在北港中山路上不時可看見傳統的裝飾與宗教文物(這個天燈就讓人比較納悶了==)
參觀完日發製飴店,回到中山路上,接下來拜訪的是厚德堂餅舖
中山路上兩旁許多傳統餅店,賣的是傳統大餅、麻荖、綠豆糕、牛舌餅、花生糖....等
平時市區要找到傳統大餅店還真不多,但到了北港,什麼都不多就賣大餅的跟麻油最多~
這兒環境對我來說不陌生,一來是身為嘉義人的我到過北港兩次、二來是貓娘最愛吃傳統大餅
之前來曾買過大餅給貓娘吃(關於大餅,貓娘也是有自己欽點的店)
中山路上兩旁的餅店口味種類繁多,且幾乎都提供試吃
現在年輕人多不愛此味,老一輩婆婆媽媽們卻衷愛這味~
傳統大餅也是中南部結婚選購喜餅的另一種選擇
多年前一個(一斤)100元,現在似乎價格升到120~150元左右
店家說包入麻糬的傳統大餅年輕人較能接受,傳統口味仍是長者購買居多~
傳統牛舌餅及杏仁茶
店裡有也賣蔴由、花生油、白芝麻油..等
綠豆糕、杏仁糕、牛奶糕、紅麴梅子等糕級禮盒(12入280元)
店員現場示範牛奶糕作法,將調合好的牛奶糕粉放入模型具中、擠壓定型後完成
特製牛奶糕中因水份含量多,即使用力摔也不會碎掉(現場就好像在丟牛彈丸般神奇==)
左上方為魯肉蛋黃,右上方為芋泥麻糬
左下方為鳳梨酥,右下方為核桃蛋黃
整體上味道不會太甜,店家說為因應現代人口味有做了些調整......
左為百壽糕-玫瑰花口味,中間包入麻糬,微淡的玫瑰香氣吃起來挺特別
不似傳統糕點那麼甜且乾,口味創新之企圖由此可見~
右為百壽糕-綠豆口味,含水性高、軟綿口感一改過往綠豆糕糕體偏乾的現象
製作百壽糕的祕密武器→特製糖水
(以麥芽糖與紅糖炒過放製冷卻,放置室溫隨著時間會慢慢轉化成黃橙色糖水,
取其糖水放入糕點製作,讓糕點自然甜香不過膩)
僅隔幾步路之遠的油車舖蔴油(60年老店)
稍早我們一下遊覽車走在巷弄時,發現一位高齡老伯腳踩麻油餅(壓實成型),當時為之驚奇
原來那就是油車舖的工廠,現在來到的是門市販售點
門口擺放著榨乾後的芝麻粕、苦茶油粕及花生粕
芝麻粕可作有機肥料再次利用;苦茶油粕則是天然洗潔劑,可殺菌、洗衣、洗碗~
沒想到黑芝麻、苦茶子即使榨乾後,還能多方利用,真是大自然賜予的好食材
一走進門口就聞到濃濃的麻油香→阿mon說的(可連結)
可憐的我感冒了四個月,喪失嗅覺,即使進到這麼濃的麻油店,也只聞到很稀微的麻油味
油車舖麻油採傳統製法,辛苦繁瑣的步驟如下:
1炒芝麻2晾涼3粉碎4蒸氣加溫5草桿施力6宣紙草桿成型
7壓實成型8圓餅成型9堆置油車框內10壓榨蔴油成品
我們親眼看到的國寶級榨蔴油老師父,從17歲工作到現在,即使已八十幾高齡仍然堅守崗位~
油車~
將一個個定型好的芝麻圓餅放於油車中
由上不斷補充新的圓餅、下方則是拿掉已經榨乾的芝麻圓餅
傳統工法待油自然沉澱、油粕分離,不需過濾,就是香氣濃郁的蔴油成品~
黑麻油、白蔴油一斤150元、苦茶油一斤500元,兩斤~五斤各有不同的罐裝
店家說夏天以壓榨麻油為主,冬天則是壓榨苦茶油~
(等到冬天才壓榨蔴油是來不及的><)
店內一桶桶的黑蔴油、白蔴油、苦茶油、花生油
店家說外觀上,黑芝麻油色澤偏暗黑、白芝麻油則較清透
光從外觀與香氣很難判斷真假,只有下鍋料理方知真假~
老闆娘說它們家的蔴油雖然香氣沒有特別重,但下鍋之後味濃而香氣迷人
機械化製作的蔴油香氣很重,但下鍋之後味道及香氣反而變淡了=="
看著這勺子舀油的畫面,也好像機油阿(喂.......)
苦茶子
長這麼大這才知道苦茶油是由苦茶子壓榨而來,而苦茶子外觀就像核果,不需去殼就可直接壓榨
去殼後,取出新鮮苦茶子果仁;老闆娘說可直接食用試一下味道
鼓起勇氣試了一下味道,並不會太苦,有著淡淡苦茶芳香及果仁味
原本以為會像苦茶般的苦,但其實不錯吃說!!真是好特別的體驗>//<
好的苦茶油可拿來擦在皮膚或頭髮上,滋潤效果相當佳也很天然;每日飲用一小匙,也可保健顧胃
這次的美食參訪讓我見識到許多不曾知道的製作方式,學習了不少事物,也是我這趟旅行最大收穫
店名:古笨港 厚德堂餅舖
電話:05-7823918、7825005
地址:雲林縣北港鎮中山路111、113號
官網:古笨港 厚德堂餅舖(可連結)
店名:油車舖蔴油行
電話:05-7827977
地址:雲林縣北港鎮中山路97號
工廠:協發油廠
電話:05-7823363
地址:雲林縣北港鎮光明路74號(來這可見到國寶級老師父)
消費者服務專線:0800366369